该奋斗的年龄请不要选择安逸
2016年11月7日国旗下讲话
教务处 吴勉玉 副主任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按照学校工作安排,下周半期考试,本周是复习备考周。关于半期考试的重要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今天不再重复;关于诚信考试是责无旁贷的,也不再多说。今天我将谈谈上进心的重要性,讲话的题目是“该奋斗的年龄请不要选择安逸”。
上学期教育教学问卷调查中,我们有设置一个调查子目“对学习成绩很看重、不是很看重或不看重”,其中“不是很看重或不看重”,初一占14%,初二占9.4%,高一占18.2%,高二占22.9%。
这个数据说明我们还有一部分的同学学习目的性不强,对成绩无所谓,缺乏上进心。这也许是因为当前再也不是那个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学习才能出人头地的年代,所以你无所谓;也许是因为你家庭条件优越,即使你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你这辈子也能衣食无忧,所以你无所谓;还也许是因为你努力过,成绩暂不理想,使你忘记自己的初心,开始得过且过,所以你无所谓。
不管你是出于何种原因的无所谓都是不可取的,父母有钱,是父辈的成果,你现在可以花他们的钱,因为你未成年,这是父母的义务;你上了大学可以花他们的钱,因为你还不能自食其立,这是父母的宽容;你大学毕业后还如果还花他们的钱,那就是啃老族,是种耻辱。有的同学可能还会说,成功的人不一定是读书好的人。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给她儿子的一段话,大家都听过:“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而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其实一句话,就是知识越多,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个概率事件。
在学校读书不仅读的是书,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吃苦的习惯和能力, 犹太人在孩子还是婴儿时,为了让孩子读书,会往书上抹上蜂蜜,让孩子去舔。随着你读的书越多,你会觉得其实原先觉得苦的书,会越来越“甜”,随之人生也会变成“甜”的,这就是学习带给你的可喜变化。家庭条件再优越,那是父辈的成果,家庭条件优越如果加上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那就是锦上添花,可以让你将来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让你将来活得有尊严有成就感的机率更大些。
无论你是十二三岁的初中生,还是十五六岁的高中生,都是最该奋斗的年龄,请不要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要在最该拼搏的日子选择安逸,因为只有拼搏过的青春才是无悔的青春。当然,听课专注很辛苦,神游状态很轻松,做作业很无聊,手机刷屏很有趣,动脑筋很痛苦,混日子很开心,可是你想过未来的未来吗?现在苦只是苦一阵子,现在安逸,可能就是苦一辈子,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只有认真过的人,才配谈输赢。
《猎狗追不上受伤兔子》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猎狗之所以追不上受伤的兔子,是因为它只是为了一顿饭尽力而为罢了,而受伤的兔子则是为了逃命竭尽全力。兔子有这么大潜能,更何况人类?心理学家指出,常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即便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40%的潜能,就能背诵400本教科书,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掌握二十来种不同国家的语言。尽力而为是按部就班,竭尽全力是废寝忘食;尽力而为是中规中矩,竭尽全力是打破常规;尽力而为是正常发挥,竭尽全力是超常发挥。项羽的“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勾践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红军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都是竭尽全力,取得了辉煌成就。牛顿忙于科研和“仰望星空”,一生连恋爱都没顾得上谈;马克思长年遨游于理论思维的海洋乐不思返,最后病逝于书桌前;爱迪生直到80岁高龄,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为研制“东方神药”青蒿素,屠呦呦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终于打开成功之门;游泳名将”菲尔普斯,长达近20年里每天要接受大运动量的“魔鬼训练”……想要成功,尽力而为不够,还应竭尽全力,全力以赴,更何况我们还有相当部分同学尽力而为都没做到。
总有一些同学怨父母没有给自己生个聪明的脑袋,你想要好的成绩,但是你不去学习;你想要健康的身体,但是你没能坚持锻炼;你想要进步,但是你从未真正改变过自己。同学们,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懒惰,放下你的三分钟热度,闭上你什么都想聊两句的嘴巴,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才是你该做的。中考竞争是当年全市市区两万多初三学生,高考竞争是当年全省近20万的高三学生,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在努力。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同学们,加油!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