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教师如何做课题
——转载老山后的博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498    更新时间:2015-10-23

 

教师如何做课题

——转载老山后的博客

什么是课题?很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我认为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是否可以这样来界定中小学教师所研究课题的内涵。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须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扎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总之,我认为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强化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为什么要做课题?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

学校发展的需要。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同时,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个人成长的需要

首先,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其次,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第三,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第四,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怎样做课题?

1、怎样选题?

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有理论和应用价值,应该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

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

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例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的课题。

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的,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可以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

⑷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问题

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例如,能不能采用活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

2、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

我们既然选定了一个课题,就必须对这个课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⑴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⑵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即在理论与实践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⑶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的动向。

⑷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⑸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及成果表述形式。

3、怎样制定课题方案?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说,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在课题立项后,开展研究时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研究者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课题研究方案基本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⑴课题的表述

一项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内容。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名称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盖所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检验与衡量研究者认识程度和水平的标志。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一些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作为一篇经验总结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此外,在确定课题名称时,还应慎用疑问句。因为,疑问句表述的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论点或假设。课题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有何影响”就是一个问题,一般不宜用作课题名称。如果要作为课题来研究则应改为“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或“家庭压力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在方案中,课题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的方式来阐述的,主要是介绍所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⑶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要陈述课题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中小学教师现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是应用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⑸研究的假设

课题选定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这就是“假设”。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

在研究的假设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变量,研究的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如在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研究者采取的变革措施。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控制变量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由于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⑹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这些对象往往是人、由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及他们的行为和特质。由于人及其行为和特质的极其复杂性,所以对之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①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对象带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学校”、“品德不良学生”。我们可根据某一标准(有权威性的标准最好)来做出划定,例如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估标准,评估分数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学校”。

②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

总体是统计学概念,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研究对象的范围大小,得根据研究目标考虑。其范围有来源范围和特征范围。来源范围有地域、学校、班级;特征范围有性别、年龄、心理特质等。例如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学生的范围是某一地区还是某一学校,在什么类别的学校,在什么年级或年龄段,这些都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范围不同,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会很不同。

③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由于学派林立、观点各异,所以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⑺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的是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⑻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根据各种研究方法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

⑼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⑽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⑾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⑿、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1、资料费:购买、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2、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3、旅差费:外出调查;4、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5、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脑等。作为小课题一般可以不写这部分内容,因为所需经费不多,学校一般都能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和金额—一列出、所列的项目应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谋划。

4、怎样“做”题

做题应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也是确保课题方案得以具体实施的现实基础。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注重立项、申请,而轻视做题,这样的课题研究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没有取得课题研究应有的效果。因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加强做题方面的工作,摆正做题在课题研究中的位置,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扎实、深入、有效。

做题一般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

开题——制定课题方案——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完成阶段性小结——建立课题档案——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按照以上的程序,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适合的策略,扎实、有步骤地去实验,不走过场,不玩花哨。同时,在具体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收集实验中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对比数据等,收集的内容要客观、详实。课题按照这样的方式认真做题,整个课题的研究必然会“饱满、厚实”。

在做题时,要注意增强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规范意识

科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科学的过程和结论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和再现,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运用科学结论。我们搞教育科研,当然希望最终的结果能够令同行们信服,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且能够运用或推广。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教育科研的严肃性,规范性,可重复性,防止随意性。因此,教育科研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方案进行活动。

团队意识

教育科研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群策群力。要争取有权之士(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要争取有识之士(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指导;要争取有志之士(有志于教育科研的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

要组建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使之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通过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要把教育科研与园丁工程结合起来,既出成果又出人才。

学习意识

科学研究必须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必须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课题组应该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经常地、定期地进行理论学习。

除了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科研理论培训之外,各校或各课题组还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课题培训,尽可能使每个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进行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理论。

科学意识

把研究对象分解成若干比较简单的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对研究的课题加以分解,把一个大课题适当分解若干个比较简单、具体的子课题,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每个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又可以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策略意识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课题研究来说也是如此。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并且,我们都知道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关键,抓住了这个关键,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都非常有限的条件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是比较明智、有效的办法。

5、怎样结题

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预定的研究设想基本完成时,就进入了结题阶段。结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⑴结题所需的材料

课题的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课题的结题一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①结题申请报告;

②课题立项申报表;

③课题立项批复文件;

④课题的开题报告;

⑤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⑥课题鉴定书;

⑦附件。

⑵结题的方式

我市的课题结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函件结题,也是通讯结题,结题者只需要向相关的部门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材料,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议、鉴定;二是现场结题,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的。

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①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的步骤、过程、时间等。

②方法:研究本课题的做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处理各种关系,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③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④评价:对成果和不足做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三、课题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

现象一: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现在有不少课题就是开题、结题,没有过程,结论事先都有了的,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把一些尚未消化的理论拿来,东拼西凑,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我曾经听到有位老师说:“学校有课题,教师也有课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对学校、对老师一点提高也没有。”其结果是造成教育科研中很多泡沫和虚假的东西。

现象二:急功近利,热衷炒作。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课题“开题”的消息,领导、专家亲临光顾。有关方面也津津乐道于有多少课题、课题的等第级别,结果课题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研究成了个别人冥思苦想的胡造乱凑。更离谱的是一节课就可以归纳出一种模式。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一线教师一看就明白,实际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不能指望老师天天都“表演”。

现象三: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我觉得越是本土的、富有个性的东西,越有新意。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现象四:闭门造车,缺乏引领。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而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活动都是单打独干,缺乏与专家、教研主管部门的沟通,课题做的不是虚浮,就是打不开眼界,造成很多课题最终做不下去或流产。

为此,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去找教研员、找科研专家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

现象五:贪大求全,不切实际。有些学校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是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到一系列的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选择这样的课题以后,即使从事研究,各方面问题的探讨也多为浅尝辄止,有欠深入。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学校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而成大智”。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过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

现象六:轻视行动,强调论文。很多人一谈到课题就想到论文,好像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似的,没有认识到论文只是教师课题研究成果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更多地是专业研究者借助表达思考的一种方式,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应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方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是教师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真实轨迹的再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研究成果。

对于以上的种种现象,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样才能把课题做实、做好、做出特色,才能让课题研究在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上,真正发挥其助推器的作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文章录入:yws    责任编辑:y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