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生物科开放周活动:构建课堂知识与生活、STS的有效联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07    更新时间:2011-11-28

 

构建课堂知识与生活、STS的有效联系

                   ――记生物教研组教学开放周活动

1125,我校市级教学开放周活动进入了最后一天。

上午第二节,初中组沈炎芬、高中组倪锦月老师分别圆满地完成了市级公开课。初中组的听课教师人数达70多人。据了解,这是生物科作为市教研活动的公开课中,听课人数最多的一次。

一个多月来的准备工作,可谓“好事多磨”。开课老师先做好初步的教学设计,再由全组老师多次集备,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定出最佳方案,并在每次集备后都进行了试讲。市教研员林修愚老师也参与了前期的听课等备课活动。教研组和开课老师再结合教研员的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试讲,直到最后定稿。沈炎芬老师还多次将课件和教案发给市教研员刘国秀老师,并亲自上门求教,直到最后完全定稿。正是得益于课前的充分准备,两节公开课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沈炎芬老师的课后评议会上,开课老师先讲述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课后感言。接着,全体听课老师积极发言。同行们对沈炎芬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很多老师表示这次公开课研讨活动很有价值。最后,市教研员刘国秀老师对本节课作了全面点评。首先,肯定了沈炎芬老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其次,教学设计有很多出彩之处。如采用视频设计情境“小猫种鱼”→提出问题“小猫的鱼到哪去了”→学生回答“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了”,以此导入新课,并解决了细菌和真菌的第一种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再如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得出相关的答案。还有不断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举一反三,等等,都让人感觉很精彩、值得回味。在取材上,教学材料许多都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解释他们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学得到了升华。不足于在与,师生都比较紧张,学生活动不够活跃,少数学生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建议老师多参加市里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和兄弟校的老师们一齐提高。

倪锦月老师的课后评议会上,也是开课老师先讲述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课后感言,接着自由评课。老师们都对公开课予以了高度评价,也提出了宝贵建议。突出的评价有:老师基本功扎实,专业基础好;教学语言精练、板书设计精当;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题引入很有新意;教材的处理很有新意,没有照搬教材;善于根据学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可改进之处包括: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够广,如ATP功能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发挥联想,说出各种功能,老师再归纳总结,不要以老师讲述为主。

两位老师的公开课,都在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着重体现了对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了“在实例中感知,在交流中发现,在运用中理解”的学习过程。课堂构思巧妙,重在激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能力得到了较大发展。两节公开课都较好地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精神,让学生在轻松娱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自主地学习知识并能有效地理解、应用,为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开了一个好头。

 

























文章录入:yws    责任编辑:yws